古籍文献 金石碑帖 翰墨菁萃 西文经典

2131 | 北宋崇宁藏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六十》

北宋崇宁藏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六十》

Author: --

Size: 29.5×11.3cm

Signed and dated: --

Estimate:

Final Price: RMB 200,000



北宋福州东禅寺刻崇宁万寿大藏本

(唐)三藏法师玄奘奉敕译 1册 11开 藏经纸

提要:
此经简称《大般若经》、《般若经》。般若意为智慧,波罗蜜多意为彼岸,合意为通过智慧到达彼岸(佛的境界),故名。唐玄奘译。六百卷。玄奘俗名陈袆,洛州缑氏县人,俗称唐僧,通称三藏法师。是我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师之一,法相宗创始人。本经为佛教般若类经典汇编。前此自东汉始历代翻译仅及其中部分经典,如《般若道行品经》、《光赞般若》、《放光般若》、《摩诃般若》、《金刚般若》等十余部,但始终未将全部般若经搜罗齐全。玄奘由印度求得此经总二十万颂梵本三部,长安名德以前代所翻未曾完备,因请全译。自显庆五年(660)冬春正月一日开始翻译此经。为求周详,悉依所赍来三种梵文原本,以嘉尚、大乘钦、大乘光、慧朗、窥基等人任“笔受”之职,玄则、神昉等人任“缀文”之职,慧贵、神泰、慧景等人任“证义”之职。不加省略,详加校定,殷勤省覆,莫辞劳苦。至龙朔三年(663)十月译成(翌年二月,玄奘即示寂于玉华宫寺)。不仅全译出传说的八部《般若》,还译出前所未闻的多部《般若》,大大超越时人识见范围,使学人震惊于这部大经文义之广博,实为诸部《般若》集大成之书。此经译出之后迅速流传,影响十分广泛,被当作“镇国之典”,认为凡书写、受持、读诵、流布是经,均有莫大功德,可得到最后解脱。许多寺庙皆诵读、供养此经,作为积累功德之重要途径。
般若部乃大藏经中最大部之经典,约占全部“经藏”三分之一;而《大般若经》即占般若部四分之三,其余四分之一则为《大品般若》、《小品般若》、《金刚般若》等般若诸经。位于历代大藏经之首,可见它在佛教典籍史上的重要性。
此北宋间福州东禅寺刻本。半页六行,行十七字,每版六个半页,凡十四版【中间有缺页】。板框高二十四点三公分,宽六十七点二公分。卷首第一行经题及卷数,下刻千字文编号“宙”字,第二行低六字题“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”。每版第一与第二个折页间依次刻千字文、卷数、版次及刻工,有“余青、沫志、一赐”等名。卷尾换行小字题版数“十四”,次行题经名及卷数,下刻千字文编号。末有印造工匠名“张华造”黑色木戳。据李富华、何梅合著《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》P166所载印造工“张华”名,可确定此本为东禅寺所刻崇宁藏本,而刻工“余青、沫志、一赐”三人皆不见于《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》所开列的刻工姓名,可补该书之缺失,弥足珍贵!全卷通篇颜体字,端庄厚重,较思溪藏更为古朴,纸色厚实深黄,墨色黝黑,为典型崇宁藏风格,开卷即有一股古香之气。黄褐色书衣,宋人墨书题签。由于《崇宁藏》刊刻至今已有九百余年,期间屡遭兵燹,故而国内存世极少,仅存于几个大图书馆和少数寺院,据第一批与第二批国家古籍珍贵名录统计,全国现存《崇宁藏》尚不足百卷,可谓稀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