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ECIFIC LOT INFO

3584 | 石涛 黄山紫玉屏图 立轴

黄山紫玉屏图

Author: 石涛

Size: 90×44.5cm

Signed and dated: --

Estimate:

Final Price: --

出版:
1.《南画大成》第49页,兴文社,1936年。
2.《石涛名画谱》(第3辑)图4,聚乐社,昭和12年2月(1937)。
3.《石涛名画撰》图5,聚乐社,昭和16年10月(1941)。
4.《石涛的世界》第38页,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,1976年。
5.《中国绘画综合目录》东京大学出版,1982-1996年。
6.《石涛书画集》第242页,人民美术出版社,1983年。
7.《石涛书画遗珍》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,2010年。
著录:
1.《澄怀堂书画目录》(第五卷)第43-44页,昭和六年(1931)。
2.《日本现在支那名画目录》第261页,昭和13年3月(1938)。
3.《石涛诗录》第145页,河北教育出版社,2006年。
题识:
1.惆怅当年紫玉屏,至今落日尚未醒。我时精选一千峰,万仞飞流下深冥。夏日风雨中与客说黄山,忽忆紫玉屏,以浅色得之。清湘石道人济。钤印:老涛
2.檠宫道翁偶过予一枝阁下,拈出旧时草稿补款索笑。石道人。钤印:小乘客
据李驎《大涤子传》记载,石涛于康熙十九年(1680)闰八月间自宣城移居金陵,“养疾长干寺山上”。临行之前,“授书橱钥于素相往来者,尽生平所蓄书画古玩器任其取去”,既至,“危坐一龛,南向,自题曰:壁立一枝”,此种作为,大有一种“空诸所有”的意思了。不过“养疾”云云,却不知有何确指。长干寺又称大报恩寺,亦即享誉世界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所在地,当康熙时,此地不唯是全国佛经流通的绝对中心,亦是文人士夫常往常来之地,石涛于此定居,可见其不甘寂寞,或亦有研修佛法、开拓见闻之意。
至康熙二十六年丁卯(1687)年初,石涛渡江北上,之后几年便有见驾扬州并北上京师之举,石涛和尚的长干寺时期也就结束了。这一时期的石涛上人,与梅清、屈大均、田林、程邃等交游颇多。这样一批才华和气节俱高的朋友,无疑大大增长了石涛在艺术上的自信和声望。他们之间的诗酒探讨、书画酬酢也促使石涛创作出了大量的艺术精品,所以这一时期亦可视为石涛书画艺术的中年鼎盛期。《黄山紫玉屏》一作,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。关于《黄山紫玉屏》的创作因缘,石涛在画幅的题款中已经提及:“夏日风雨中,与客说黄山,忽忆紫玉屏,以浅色得之”,则知此作是石涛忆写黄山之作。定居金陵之前,石涛曾多次和好友游黄山,并深深的为黄山风景的奇绝所折服,在一首为朋友描述黄山胜景的诗中,石涛写道“黄山是我师,我是黄山友。心期万类中,黄山无不有”,对于石涛而言,黄山无疑是他创作上最大的灵感来源。以石涛之崎坎身世和不世才华,遭遇黄山之天然奇绝、横迈五岳,激荡发挥,心与境化,不能不产生出令人目眩神移的佳作,所以石涛描绘黄山的作品,最为着意,也最为动人。“最难风雨故人来”,一场夏日风雨中的闲谈,激起了石涛和尚对于黄山的怀恋,于是捉笔挥洒,作长松千尺,飞瀑倒挂,又作高士闲行于水脚桥头,拄杖伫望,一幅《黄山紫玉屏》顷刻而就,观之,似觉跳珠倒溅,凉意扑人眉宇。
此作以淡墨写就,又以浓墨醒神,尤可称奇者在其点法。《苦瓜和尚画语录》云:“点有雨雪风晴,四时得宜点,有反正阴阳衬贴点。有夹水夹墨一气混杂点,有含苞藻丝缨络连牵点,有空空洞洞干燥没味点,有有墨无墨飞白如烟点,有焦似漆邋遢透明点,更有两点,未肯向学人道破,有没天没地当头劈面点,有千岩万壑明净无一点,噫!法无定相,气概成章耳。”此作苔点,便不妨称为“没天没地,当头劈面”,笔健而力圆,全以精神为之,大有豪情一往目空一切之意。石涛自称“天性粗直,不事修饰”,其实正是其魄力过人之处,所以石涛的画初看或觉粗服乱头,谛观则真力弥满、生意盎然。此《黄山紫玉屏》尤见大涤子本来面目,是其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一。此画持赠之人号为“檠宫”,取义出释典,石涛称之为“道翁”,或许也是一位佛门中人。